“立刻调集,赶赴民和路!”<\/p>一阵短促的警铃划破黄昏的安静,青海省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东川大队东新路消防救援站的食堂里,张星华和战友们

“立刻调集,赶赴民和路!”<\/p>

一阵短促的警铃划破黄昏的安静,青海省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东川大队东新路消防救援站的食堂里,张星华和战友们

“立刻调集,赶赴民和路!”<\/p>

一阵短促的警铃划破黄昏的安静,青海省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东川大队东新路消防救援站的食堂里,张星华和战友们放下碗筷、拔腿就跑。伴着警笛声,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,调集结束,消防车吼叫而出,只留下桌上的饭菜还冒着热气……<\/p>

说不上这是第几次出发了,关于东新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张星华来说,这已成为日常。“幸亏今日火情发现及时,零散的明火很快就熄灭了。”结束使命的他,换上一身蓝色练习服,衬着古铜色的皮肤,显得精干又健壮。2006年,带着兵营梦,这名来自山东德州的小伙荣耀参加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,成为一名消防员。“其时的愿望是成为一名手握钢枪、保家卫国的武士,现在我手中的水枪也能看护一方安全。”他爽快的笑脸里透着豪气,“假如韶光回到16年前,我还会挑选这份荣耀的作业。”<\/p>

的确,张星华是打心底里酷爱消防员这个作业的,一次次危殆时间的挺身而出便是最好的证明。<\/p>

2011年冬,西宁市城东区德令哈路一处工地上的施工竖井产生渗水塌方。接到使命后,张星华和搭档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:竖井25米深,下面漆黑一片,塌方状况怎样样、氧气是否足够、有没有积水?上面的人都不清楚。来不及犹疑,作为抢险救援班班长,张星华拿上照明灯、多功能工兵铲,背着移动供氧源,在钢丝和维护绳的牵吊下,下沉救援。一米、两米、三米……逼仄的竖井中,张星华心跳得越来越凶猛。“说不害怕是假的,但其时我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把人救上来!”冒着二次塌方的风险,通过长达5个小时的发掘,他们总算救出被困者。而此刻,张星华已浑身是泥、满脸是伤地躺在地上,没有一丝力气。<\/p>

张星华地点的东新路消防救援站地处西宁市城东区,统辖着楼房树立、地下室布满的9.8平方公里区域,还需求定时查看所属的36家要点消防单位。除了出警,消防员更需求时间预备着应对各种突发事端,这离不开很多的练习。<\/p>

“就拿最常见的火灾救援来说,背着70斤左右的配备进入火场,消防员需求在生疏且杂乱的环境中坚持方向感,并在压缩空气呼吸机可以保持的时间内完成使命,还要反抗火热,堵截火势……每次进入火场前都不知道接下来会产生什么状况。”说起风险,张星华语气平平,但听的人触目惊心,“只要加强练习,进步应对风险的才干,才干应对各种杂乱的突发状况,完成科学救援。”<\/p>

从100米负重跑、60米肩梯跑、绳子攀爬,到快速初战控火、枪炮协同救活、楼层火灾救人、车辆事端救援等,艰苦重复的练习磨炼了张星华坚韧坚强的毅力,也让他在20屡次全国、省级、市级交锋比赛中锋芒毕露,并被应急办理部消防救援局颁发“全国执勤练习标兵”称谓。<\/p>

“4·14”玉树抗震救灾、“4·9”西宁纺织品大楼火灾、“1·13”西宁市南大街路面崩塌……作业以来,张星华均匀每月出警七八次、共抢救人员200余人次。关于远在1800余公里外的张星华爸爸妈妈来说,这位家里的“老幺”虽已长大成人,却比小时候更让他们忧虑。提起爸爸妈妈时,这位钢铁硬汉的眼角湿润了,“尽管不能陪在他们身边,但对我来说,吃苦练习、磨炼身手也是一种尽孝,由于咱们看护的是千千万万的爸爸妈妈……”<\/p>

■记者手记<\/p>

无悔芳华 热血铸就<\/p>

警铃响起,他们敏捷披上橙色战甲,踏上赤色战车,冲向公民生命财产遭受要挟的现场。大火熊熊燃起时,消防员义无反顾地冲向浓烟与烈焰,无愧“最美逆行者”的称谓。<\/p>

存亡一线的阅历并非人人都有,而消防员的作业生涯总是与风险相伴。张星华与搭档们收支熊熊火海,奔走在救灾现场,看护着一方安全,展现出新时代消防人的担任与贡献。“年月静好,是由于有人替咱们负重前行”,安全历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它离不开许许多多消防兵士的用心看护。<\/p>

《 公民日报 》( 2022年07月27日 12 版)<\/p><\/div>